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儒家论述觉悟

儒家论述觉悟

王阳明说“格物,致知,诚意,正心”,乍看起来好像有个先后。如何才能正心呢,也就是心合于道?必须要诚意,意乃佛家的第六识意识所发,如何才能让它诚呢?那就要致知,否则不知道诚不诚。要知则需要格物。

这里的物,并不是指物质,而是万事万物本自一体的所有。王阳明又称之为事,事来自于意,意来自于心。

也就是对人来说,一切都是在心的调动下,在意的驱使下,围绕眼耳鼻舌身展开的活动。

人有意,但是其它万物没有意啊?其它万物没有演进到意的状态而已,如果演进到意的状态,也就是今天人的这个状态,所以人的意就是物的意。

这就麻烦了,要想正心,最后却又回到了心上,绕这一圈的意义在哪里?

曾经有一个古老的问题,先有鸡还是先有蛋?这里只能讨论具体的某只鸡某个蛋,当来到物种层面的时候,实际上是没有先后的。

也就是说,鸡与蛋的底层本质是一样的,都是自性,并且自性相同,就是同一个自性。

鸡与蛋都是围绕如如不动,不生不灭的那个唯一存在的自性而产生的扰动和波动,万事万物都是如此,只不过在分化演进的时候,呈现出了不同的物理,化学,生物…等形态,导致我们误以为它们是不同的东西,其实是同一个东西。

万事万物不仅一体,而且同源,而且没有分别。所以佛家说众生平等,道家说天道无亲,儒家说一体同仁。

心的本体是自性,表现为觉性,自然就能觉,能觉是格物的前提条件,也就是相当于需要有自性来进行初始化,完成初步的格,导致初步的知,初步的诚意,初步的正心,初步的正心又反过来继续加强那个觉,也就是使觉性更彰显,然后得到一个加强的格物,加强的致知,加强的诚意,加强的正心…

如此循环往复,直到来到无上正等正觉状态,也就是本心本性状态。勉强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不断的去探求真理真相,直到无限接近绝对理性。

知行合一,实际上格物,致知,诚意,正心是同时发生的,觉的同时就发生了。

有一个问题,似乎本心本性有个级别。其实并没有,本心本性是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,如如不动的,此刻任何一刹那的觉悟,都是本心本性的彰显,都是无上正等正觉。

这么说,只要一觉,后面的自动就通透了,一杆子到底了?感通万物了?

但是作为普通人,我们马上就会遇到障蔽,阻碍本心本性的彰显,这种阻碍造成的打折,不是对本心本性本身造成的打折,而是本心本性所带动的那一系列东西,比如眼耳鼻舌身意造成的打折,使他们不能达到本心本性的标准,从而完成身心合一。

唯一的办法就是,破障,再觉,再遇障,再破障,再觉…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会源源不断的传递幻象过来,从而引起妄念杂念,障蔽心性,而本心本性又会不断的彰显,破除障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