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堪舆 > 堪舆记:明十三陵

堪舆记:明十三陵

风水之于明朝,可谓是一路相随,明祖陵的龙兴之地,朱元璋父母明皇陵的传说的平地起坟,朱元璋自己的孝陵,以及最为著名的明十三陵。

明十三陵在天寿山下,以前叫黄土山,依山而建,依次是,长陵、献陵、景陵、裕陵、茂陵、泰陵、康陵、永陵、昭陵、定陵、庆陵、德陵、思陵,规模雄伟,布局也分明,长陵为尊。长陵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,卜此地之人也有多种说法,一说是铁冠道人,一说是姚广孝,朱棣命姚广孝选择陵地,最后找到了黄土山,此地东西北三面群山耸立,中有曲水环抱,风水极佳,朱棣问姚广孝,你看这地可以埋葬我几代子孙?姚广孝回答说,此地山间明亮广大,藏风聚气,可以埋葬皇上的万子重孙。他呢,也确实不算说错了,因为刚好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,明朝就over了。

还有一说呢,是几位著名的风水大师及一些官员一些找的,这些风水大师里面就是廖均卿,曾从政等,其实我更相信第三种说法,毕竟专业的事情还要专业的人士来干,且在古籍廖均卿的《行程记》有记载提朱棣择陵的过程,说此黄土山,势如鸾凤之奔腾,穴似金盘之荷叶,水绕云从,位极至尊。朱棣亲往查看,十分满意,封黄土山为天寿山,圈地80里以筑陵。

能让廖均卿这位风水大师说出这样的话,长陵究竟有什么绝妙之处呢?长陵龙脉来自太行山,小五台山为长陵太祖山,燕羽山、十八盘岭、凤凰驼一脉相连,为长陵少祖山,凤凰驼折而南下,经鳞龙山、莲花山、铁帽山、大北梁,尽为黄土山,作长陵的父母山,长陵就居中健在黄土山的一座阜丘之下,穴山充分前出,穴前右水倒左,汇注十三陵水库,两库屏卫之山,如万马驰奔集结于前方左右,从总体结构上看,自少祖起,至父母山,为飞燕带游丝,龙行飞燕带游丝,清秀绝伦,极品尊贵,而长陵,正是葬书中所讲燕息之地,适合于阴宅归藏之地,但长陵也受两大干龙影响,有利有弊,利大于弊,先于弊。

长陵山势上佳,明堂可视之水也上佳,但随龙隐晦之水却不见得完美。穴左后的琉璃河、怀九河随龙护送,但与潮白河将入外堂却反撇而去的流向基本一致,给长陵留下隐患。

长陵的隐患在于目力不足的龙势和难以察觉的水情上,而将这种不足加以强化的是十三陵。十三陵共享一局二堂,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但是除长陵外,余陵无龙穴意义,只为附葬。地点变了,方面变了,穴位和水流的关系也变了,水法吉凶也变了,尤其定陵,昭陵,水流径直前去不改方向。民谚:一葬去水地,立见败家计,这条也同样适用于朱氏皇朝。

青乌葬经曰:一坟荣盛,十坟孤贫。一穴既下,百穴齐黯。黄土山也是同样的道理,长陵为全,往后余陵一个不如一个,地气将尽,致无地可选。

纵观朱氏皇朝,祖陵是奠定大明帝国的根本,孝陵是一个过渡,而长陵是延续的关键,但奈何后继无力,没有新的吉壤连环后继,就此败亡。